“现在许多综合性基金在内部已经把医疗医药赛道评价为谨慎乐观。”一位医药投资人如是说到。
医疗医药仍处在行业寒冬之中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危机与机会永远是并存的,对于投资人来讲亦是如此。
2022年,生物医药企业一级市场披露的总融资额降幅超35%;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医疗行业国内一级市场融资额为 663 亿元,同比下降 44%,行业融资状况处于持续下滑状态。
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疫情的前几年,中国医药产业包括CRO产业的发展,无论从融资规模还是年增长率的角度来说,都是突飞猛进,以至于当时许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后,把中国分公司的年增长率目标设定在15%、20%。
好景不长,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后,给当时国内新药研发最火热的抗肿瘤药物赛道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临床价值”四个字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了重中之重。
爱发体育综合
国内成堆的fast-follow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对存量市场的争夺激烈,不得不进行额外的优效性对比试验,形成了千军万马,百舸争流的局面。行业因为盲目的跟风,追求同一个赛道、靶点,以至于现在几乎所有的参与者,包括投资人、创业者都到了要交学费的时刻。
今年,医药行业遭遇了更多的暴击,从二级市场的暴跌,到集采品种的扩大和IPO政策的缩紧,再加上医疗反腐的事件公开后,多家医药公司股价接连,医药板块估值达到历史低位水平。
一二级市场同时遇冷,医疗行业可谓一片惨淡,一聊起基本都是负面消息。一位投资人更是直言,现在见到FA朋友的开场白都是问:你们还看药吗?
尽管市场严峻,但不能因为短期的波动影响对长期趋势的判断。“大家出手肯定变得更谨慎了,但我觉得医疗投资人应该都有一个相同的信念,那就是坚定地认为医疗医药是值得长期坚持、可以穿越周期的赛道爱发体育在线。”李茂表示,自己刚完成了一笔创新药的投资。
短期的波动指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发现,大家明显对于国内医药投资环境的变化有相当的共识。
首先是资金端的变化非常明显,宏观经济的波动不用过多赘述,美元的退场是一个重要节点,LP中人民币出资比例放大,出资结构的变化也导致GP管理动作的调整。在资产端,市场上的增量项目相对变少,不少投资人表示手上的BP有好些都是几年前看过的存量项目。
同时,项目的价值也在重构,大家的估值逻辑变得更加理性,投资人变得更“务实”,少谈情怀,多谈生存和盈利。
“以前大家比较看重光鲜亮丽的大牛创业团队,看到非常丰富的创新管线,现在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落地场景是否可实现,更注重发团队的执行力和效率。”
另外,医疗反腐对于行业长期发展来说一定是好事,有投资人表示,反腐风暴之后大家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反思自己以前的投资逻辑是否成立。
中国医药领域过去是以应用性创新为主,这点符合中国初期发展阶段的特点,也是最高效、明智的选择。过去十几年中国药企在“泛创新”方面的力量势不可挡,也取得了不少里程碑式的成绩,但在源头创新方面十分匮乏。
过度地研发重复的靶点,占用了许多医疗和医药的资源,而真正的原始创新的产生需要更多基础研究,需要沉下心来做探索。
今天,许多基金的审美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喜欢创新力强的项目,能面向尚未满足的大的痛点做一些原始创新、快速转化,陪伴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因此,源头创新如何与投资进行结合,使得行业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无数医疗投资人希望在投资中获得一些确定性的地方。
华盖医疗早期基金主管合伙人张翼,在最近一场行业会议中就提到关于源头创新的三个点:“第一,源头创新要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第二,要考虑产业体系的支撑,如果在科学上获得了进步,却无法在产业上取得成绩,是难以持续的;第三,投资人应持长期主义者,接受创新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要控制风险。”
提到创新药,就不得不说起去年马斯克带火“Wegovy”司美格鲁肽后,其背后的丹麦药企诺和诺德更是坐上欧洲市值第一的宝座,使得减肥药在近段时间受到全球资本的热捧。
甚至在今年的生理学医学奖的热门候选者中,除了CAR-T细胞治疗、mRNA技术,可以改变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格局的GLP-1类药物,同样被外界预测为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可以看见的是,国内基于GLP-1的药物研发公司包括上游企业融资不断,例如最近泰和伟业完成近3亿元A+轮融资;质肽生物也在12月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其中不乏头部机构出手。
“减肥神药”听起来似乎不那么靠谱,但背后是全球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合规的减肥药市场仍是一片蓝海,预计到2025年,全球减肥药市场将达到63亿美元,中国的减肥药市场将达到53亿元。
实际上,从发现GLP-1激素到治疗糖尿病,再到用于肥胖问题,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历时长达四十多年。
自1983年GLP-1发现,学者们不断探索其作用机制,随之GLP-1受体激动剂应运而生,从短效到长效;从强效降糖到多重获益;从降低近期指标到改善远期结局,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线又一线的曙光。
从发现、解析其作用,再到开发成药物,每一步都是如今GLP-1类药物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必要条件,而其中每一步都极为困难且具有创新性。GLP-1类药物再一次用实际证明了创新药的意义。
过去三年疫情的冲击,也让大家看到了供应链的脆弱性和与海外的竞争之激烈,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里头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了,而是两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其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以应对竞争激烈、变化不断的全球市场需求。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要从过去跟进型的应用型创新转型升级至原始创星。
“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原创性研究的主要源泉都来自高校,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位的国家更是如此。”
原始创新以大学为起点,将idea演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点,再通过产业界把它落地、放大,做低成本、高效率的事情,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中国有14亿人口,有14亿个脑袋,大数定理已经决定了中国的idea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国家,如何将idea顺利落地是重点。”
一是需要经济发展的实力,创新要做好十几、二十年不断烧钱的准备,不仅是国家、风投,包括真正有能力的企业,也有足够的式错能力去支持创新;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则;三是相关法制的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执行过程中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四是推动科学家容错机制,允许科学家犯错,从而避免科学家造假掩盖失败的事件发生。
作为有能力掌握时代金钱流向的投资方,对于时间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原创性项目,投资人更需要有很强的判断力,但无论如何都要倡导从投融资的角度去支持原创的发展,这在无形中也对今天的医疗医药投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下行业“冰点”中,或许大家都在忙于自救,把手里已投的项目打理好,但随着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阶段,行业完成了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相信投资者也会逐渐恢复信心。
过去六、七年里,中国创新药经过积累之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证明了在中国本土挖掘、转化原始创新的可能性,等资金涌向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时,相信未来会有许多原始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够走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这也是所有医疗医药投资人的初心---为行业创造价值。(本文首发于钛媒体创投家 作者|张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