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具行业干了一辈子的刘杰退休后也喜欢到博物馆里鉴赏老家具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高,在家具行业工作几十年的刘杰,曾经担任过家具公司的负责人,现在已经退休。他完整地见证了几十年来家具行业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人们选择家具从凭票购买都一票难求再到现在琳琅满目让人挑花眼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折射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刘杰1969年就参加了工作,在当时的北京市木材厂当学徒。他回忆,上世纪 70年代,当时北京生产民用家具的只有6个厂家,除了他们,还有北郊木材厂、东郊木材厂、西郊木材厂、南郊木材厂和板式家具厂。虽然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都在车间里忙活,但当时的工厂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加上计划经济体制,原材料供给都有定额,而且也没有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产量有限,比如家具中的“大家伙”大衣柜和双人床,只有北京市木材厂生产,每个月能生产3000件左右,这两件家具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结果就是绝对的供不应求。
短缺经济时代,商品都是凭票购买,当时结婚讲究“二十四条腿”,即六件家具,双人床、大衣柜、小衣柜或五屉柜、床头柜、桌椅。大衣柜和双人床需要凭结婚证才能领取家具票,优先满足刚需,没有结婚证的只能从本单位登记排队领票,这就是个漫长的过程了,刘杰在单位登记了8年后也没有领到票。
刘杰说,当时结婚的新人到位于东华门儿童剧院东边的家具总店领票,拿着家具票,自己蹬三轮去本市的十余家家具店逛,家具店早上开门前会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列出当天到货的品种、数量,有需要的人往往得夜里就去排队,上午10点左右到货后,把自己需要的家具搬到三轮上,骑回家。当时有青年感慨,买家具比搞对象还难。
凭票买家具的时代,比较紧俏的两件大家具是双人床和大衣柜,双人床40多块钱,分两种,木制床头的48块钱,铁管床头的43块钱,当时买木制床头的人多,大衣柜98块钱。小衣柜一般四五十块钱,凳子就便宜多了,六七块钱就能买到爱发体育登录。
有的人排不上号,没办法,只能自己打家具,胡同里搭上木案,刀、斧、锯一块儿上,成了当时的街头一景。在电视剧《渴望》中,男主人公宋大成就在院子里自己打家具,刘杰等了8年也没排到号,最后也只好自己打家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80年代初,乡镇企业出现了。刘杰记得,本市几乎每个区县都有生产家具的厂家,其中通县木器厂是各区县中规模最大的。个体企业也出现了,建国家具厂、强力家具、红星木器厂等,这些现在的人会感到陌生的名字,当时都是市面上数得着的几个民营企业。当时的个体企业生产家具,但没地方卖,只能让国企帮他们卖。合资企业也出现了,刘杰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的京乐家具有限公司,就是北京和香港合资成立的企业。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做同样的事情,竞争不可避免。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各家都在生产技艺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有的引进了外国的生产线,有的在销售上做文章。与此同时,产销也不局限于本地,全国市场一盘棋,其他省市出现了很多合资企业,资金雄厚,生产技艺先进,生产成本低,销售理念也很时髦。他们的产品进入北京后,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格局,部分北京本土厂家在竞争中倒闭了,但这样的竞争,对老百姓是好事儿,大家可选择的范围更广了,价格也更便宜,可以货比三家。
生产厂家多了,家具也多了,家具样式上也日新月异,设计上也开始借鉴日韩的家具样式,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更洋气。
销售形式也有了变化,80年代,家具展销会出现了,多个厂家把自己生产的家具搬到了临时性的展销会现场,当时的展销会还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能先订货,快的半年,慢的9个月能拿到手,十几天订出去800多套组合柜是常有的事。刘杰记得,在双井家具展销馆举办的看货订货会,在虎坊桥劳保馆举办的家具展销会,比厂甸庙会还热闹,两毛钱的门票也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来的人太多,交通都堵塞了。
90年代中后期,家具厂家更多,实力也更强了,生产力扩大,销售也不再是问题,各个厂家也不再需要借助国企进行销售,也不需要集中到展销会来推销,普遍自建固定的卖场,当时的三环四环地带,几十万平方米的家具卖场遍地开花,老百姓不会再为找不到家具店发愁了。家具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沙发床、钢丝床、折叠床流行开来,因为当时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住房面积仍然较小,这类家具都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空间。
刘杰记得,90年代中后期,家具就开始供过于求了,有的家具市场为顾客提供班车接送服务,有的为购物者送水杯,送餐券,还举行抽奖等。他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是,陪同一名女记者到三四环之间的一个家具厂采访,销售人员拽住他胳膊说“你们两位买新婚家具,可以打八折,还直接送到家”。当时场面有些尴尬,但让刘杰很有感触,和10多年前凭票在家具店门口排长队,店家对他们冷冰冰的态度相比,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后,家装公司替代了家具厂,更高级的私人定制也流行开来,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委托家装公司定制想要的家私。
厂家布局上,曾经的家具厂,有的倒闭了,有的搬迁到了其他地方,有的则转型到别的领域。90年代中期,刘杰到北京建材集团公司担任宣传部长,这是此前他工作的北京市家具公司的上级单位。他原来工作的木材厂,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慢慢停产了,作为负责管理和销售的北京市家具公司,主业也从家具换到了别的领域。
刘杰说,家具生产,在短缺经济时代确实一票难求,但现在已经不算多么有技术含量的领域,城市发展到这个阶段,会追求更高精尖的产业,追求更高效而无污染的产业。因此,出现一些厂家转型和外迁也是正常的,用他的话说,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爱发体育官方APP下载爱发体育官方APP下载爱发体育官方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