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体育在线爱发体育在线近几年,国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愈发炉火纯青,却每每输在故事。《长安三万里》是个意外的惊喜。
作为中国影史最长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时长达到168分钟。但剥除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外壳,核心线索便是高适和李白的一生命运。两人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初遇,命运几次交织,最终分道扬镳。讲好这两个人的故事,《长安三万里》就成功了一半。
电影里,高适和李白的性格截然相反,一个谨慎坚韧,一个豪放不羁。这样的人物关系若是被好莱坞拿去,估计会拍出一部类似“我和我的天才朋友”的大片:才华绝世的如流星划过,平平无奇的却最终找到了自我价值;但无论有多少差异与恩怨,彼此都是一生的羁绊。
这些,《长安三万里》自然都拍了。李白出口成诗,高适却从小就有阅读障碍症,但最终却是后者成为盛唐诗人中唯一的封侯者;高适一诺千金,李白则视规则承诺如儿戏,但终此一生两人都认定对方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这是现代人也能轻松理解和共情的人物关系。
但除了基本人性,《长安三万里》还拍出了好莱坞拍不出的,独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在矛盾——“出世”,还是“入世”?片中李白一生高低起伏如过山车,纵然留下了千古诗篇,但终究未能实现毕生所愿。影片末尾李白最终获赦隐世,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从小就被教育此诗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心情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其中那一丝壮志难酬的遗憾。
有人不满《长安三万里》对李白的塑造,认为该片将诗人形象刻画得轻浮、浪荡。我承认,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也时常被李白的仰天长笑尴尬得脚趾抠地。但看到后来,我却愈发觉得这大笑之妙,感受到这背后那些他说不出口的放弃与不甘。正是在“我辈岂是蓬蒿人”和“罢了罢了”之间不断纠结摇摆,李白这一生才既没成功“入世”也未彻底“出世”。反倒是高适,无不可自弃的才华,反而更能接受那些命运无来由的拨弄。
有人说,影片用李白之“失败”来衬托高适之“成功”,我不赞同。在我这个现代人看来,电影里的高适唯一“高”出李白的那一点,不过是他的自洽而已。他自认平庸爱发体育综合,也坚定入世,因此最后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比看似对啥都不屑一顾的李白更能坦然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物本身,《长安三万里》还花了大力气来展现大唐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大唐由盛转衰时的政治军事局势。其用笔之重,已远远超越了一般作品对人物外部环境的描绘,而把它当成了第三位“主角”。正是这位隐形“主角”与高适、李白两个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最终成就了《长安三万里》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属性,也避免影片落入类似“贬李白捧高适”这样的二元价值观的窠臼。